2024年,阿拉善盟科技馆本着科普为民的服务理念、坚持狠抓管理、不断创新,在科普教育、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公众搭建科学探索教育平台,通过娱乐性、科学性、互动性的科普教育内容,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为确保科普活动质量,盟科技馆健全、完善科普工作组织建设,设有专职分管科普工作的领导。由科普部组织实施科普工作,将科技馆的各项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中。科普工作制度还未建立。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科技馆2024年已开放251天,接待公众72853人次,科技馆建筑面积8390平米,共分为三层,分别由序厅、儿童科学乐园、科学与探索、身边的科学、4D影院、穹幕影院、天文台等组成。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全年科技馆共接待社会团体72批次,共接待人次8400余人;围绕展厅科普教育资源开展特色科普活动254场次,受众14500余人;组织开展第十届青年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阿拉善盟初赛、内蒙古青少年科普讲解阿拉善选拔赛、“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的故事我来讲”红领巾讲解比赛3场青少年科普创新比赛,开展“小小志愿者”招募与培训1期;结合社会热点、节日节庆开展主题活动66场次,受众2200余人;为提升科普辅导服务能力,开展“暖”科普展区专题辅导活动204场次,受众3000余人;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项目4D影院播放209场次,观影人数6100人;穹幕影院播放139场次,观影人数7000人;展厅特色展项公众科普服务时长398小时(796次),服务人数达22000人。
盟科技馆“走出去”科普惠民助力“双减”活动42场次,服务公众5748人次;压实压细“双减”工作,进一步深化馆校合作,推动科技馆以“科普教育资源走进学校、青少年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的“双进”模式,有效支持学校开展课后科普服务。从科技馆实际出发,以流动科技馆为抓手,科技馆将18套科学体验展品覆盖阿左旗第五小学、第八小学全体师生,为广大青少年提供近距离接触科学的机会。同时,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普讲解、弘扬科学家精神红领巾宣讲、第十届青年科普创新暨实验作品大赛,覆盖我盟15所中小学,320名青少年踊跃参加,为青少年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盟科技馆一是动员各方力量依托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平台联合第五小学、第八小学、实验一小、实验二小等学校开展了流动科技馆进校园,“同上一堂课学课”进校园,学校青少年场馆探究体验、青少年实践活动总计33场,参与人数20000余人。二是打造“AI超越人类”主题临展,针对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精心筹备AI人工智能前沿探索与科普大讲堂共计17场,参观人数15000余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链接为:微信小程序“云报名工具”。其中:手工坊共发布79篇;实验室共发布71篇。
阿拉善盟科技馆自主运营平台账号:微信公众号主页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YeCkoQXVL4C_q6d6Zbo9w?token=1003681188&lang=zh_CN;微信视频号ID:sphq4Vea5PeMDyO;抖音主页链接:https://v.douyin.com/iy6qM96D/ 8@9.com :8pm
阿拉善盟科技馆新媒体分别为微信公众号和抖音两个平台。
其中: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数量765篇,总阅读量4.8万;微信视频号发布信息数量40篇;总阅读量7266;抖音发布信息数量130篇,总阅读量30000。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人员情况:阿拉善盟科技馆为阿拉善盟科学技术协会所属正科级二级事业单位,于2017年4月经盟编委批准成立,核定编制4名,(馆长1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现有人员4名(馆长1名,专业技术人员3名)。
阿拉善盟科技馆整体运营管理通过公开招标,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运营管理模式,运营企业特设阿拉善盟科技馆运营管理部,向社会公开招聘科普辅导员15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2人。自科技馆开馆以来,始终坚持免费开放和服务公众的单纯公益性质,开馆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和所有法定节假日上午9:00-12:00下午14:30-18:00。
经费使用情况:阿拉善盟科技馆为全国首个采取社会化运营管理模式单位,2024年10月22日,按照《阿拉善盟行政公署专题会议纪要》(〔2024〕43号)要求,经盟财政投资评审和绩效监督中心评审,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全国公开招标,确定阿拉善盟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科技馆运营管理服务单位,中标金额为417.575万元,合同期限3年(2024年11月1日—2027年10月31日)。2024年,为保障科技馆正常运营,始终坚持向上争取不放松,着力保障科技馆运营经费,共争取全国免费开放补助资金228万元,盟本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100万元。以上资金均已下达并用于支付科技馆运营合同经费及合同过渡期科技馆运营产生的各项日常公用经费和经常性专项业务经费。
二、特色工作
一是为促进科技馆常展常新,自5月26日起引进公共安全临展“AI,超越人类?”,紧跟社会热点,为公众普及人工智能的功用和社会影响力,服务覆盖公众36932人次,开展人工智能辅导活动30场次。二是以打造“温馨的科技馆”为服务理念,以精准科普服务能力提升为宗旨,增强公众走进科技馆体验展品的获得感。2024年全新策划“暖”科普展区专题辅导,现已开展204场次,不断延伸科普资源能效性,为到馆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服务。三是依托影院资源推动“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展映”品牌活动,现已开展30场次,受众950余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并以此补充寒暑假期间周三至周五公众科普体验内容。四是以赛促学,以赛代训,打造专业人才队伍。科技馆积极参加行业赛事,注重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在赛事中提升技能与积累经验,提升原创研发能力。2024年获得“少年兴 强国梦——全国百家科技博物馆主题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全国总决赛展品辅导二等奖1名、科学实验优秀奖1项、科学课程(活动)优秀奖1项;第八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内蒙古赛区预选赛展品辅导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科学实验一等奖1项、科学课程(活动)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科普短剧三等奖1项;“红领巾爱祖国 小小石榴籽共成长”阿拉善盟第二届红领巾讲解员大赛优秀指导教师1项。
三、问题不足
(一)科普活动品牌效益不足,宣传成效有限。整体看来活动形式和手段较为单一,还未形成有品牌效应的特色活动。
(二)科普专业人才专业培训欠缺。科普工作是一个有层次的多维体系,离不开科普专业人才的支撑。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核心是人,关键在于创新。当前,由于受经费限制,外出考察学习培训的机会少,培训视野比较狭窄。从培训的方式方法上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单向灌输为主,教学互动的少,考察观摩的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发挥不够,促进工作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科普教育创新能力不强,科普设施老旧传统。科普活动途径不多、形式单一的特点,表现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上尤为明显。随着社会公众对科普需求快速增长,传统的科普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基层科普教育基地科普设施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四)经费来源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经费来源依托免开资金,既限制了科普活动的规模和频率,也影响了科普设施的更新。
四、工作建议
(一)多措并举,加强基地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科技馆科普专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建立科技馆科普志愿者队伍。二是健全科普人员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为科普人员提供有效激励。三是科协要积极搭建桥梁,积极与教体局、团委等职能部门联系,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解决重要科普活动中科普志愿者的招募困难、科普工作人员不足等问题。
(二)建立完善的长效建设机制。一是制定激励措施,推动专职科普工作者职称评聘工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二是建立完善常态化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科普教育基地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制度约束,促进科普教育基地良性发展。三是加强引导,重视正面宣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开展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科普教育基地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三)加强促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政策支持。出台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教资源科普成果的开发、引进和消化吸收,将有利于促进科普教育基地发展的成果、项目、资金、人才,写入年度地方促进现代产业体系政策,使科普工作更加贴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