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之际,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盟科技馆依托场馆优质展教资源,精心策划“芳华绽放·科技筑梦”主题系列活动。通过创新融合科学探索与人文艺术,组织众多家庭深度参与,以沉浸式科普体验弘扬新时代女性力量,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女性、关爱女性的文明风尚。
【匠心传承 非遗焕新】
活动首日,科技馆一层传统工艺坊内气氛热烈。在专业科技辅导员的指导下,十余名少年化身“能工巧匠”,精心遴选天然贝类材料,于胸针底托上巧妙构思图案布局。经过碾压、刷胶、固定等工序,一件件蕴含海洋之美的螺钿胸针渐次成型。参与活动的王同学展示作品时表示:“这枚胸针将作为'荣耀勋章'献给我最敬爱的母亲,致敬她为家庭付出的点点滴滴”。
【科学调香 匠心独运】
当日下午,二层科学实验室馨香弥漫。科技辅导员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系统讲解香水从古埃及祭祀用品到现代精细化工的发展历程,解析香水前调、中调、尾调形成的科学机理。学员们在导师指导下,运用精密仪器调配不同浓度的植物精油,通过气相色谱分析香气分子结构,完整掌握现代香水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流程。
【水拓艺术 科艺交融】
同期开展的“'巾'上添花”水拓丝巾工作坊吸引18组家庭深度参与。亲子团队通过控制水溶液表面张力系数,运用流体力学原理,使特制颜料在水面形成曼妙纹样。经高分子固色处理,独具东方美学特质的丝绸艺术品惊艳呈现。活动现场还通过数字化交互装置,实时演示范德华力在液体表面形成的微观过程。家长李女士感慨道:“这种沉浸式科普体验既传承传统技艺,又阐释科学原理,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创新模式 文化赋能】
本年度科技馆首创“非遗+科学”主题科普模式,采用“科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展教模式,以非遗为载体,构建“可感知、可体验、可传承”的文化传播体系,借助科普表达文化传承与发展。据统计,系列活动期间累计开展主题手工坊4场,主题活动2场,线上线下辐射受众4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与民族科技自信。让公众在领略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此次妇女节特别活动不仅搭建了亲子科普教育平台,更通过科技赋能传统文化创新表达,为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实践。盟科技馆将持续深化“大科普”理念,构建跨界融合的科普生态体系,让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交相辉映。
WeChat_20250310184612.mp4